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是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是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之所以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C 2.C 3.A 【解析】 1.希腊是世界上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古希腊人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精神觉醒(西方人文精神)。 2.孟德斯鸠的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故A错误,卢梭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故B错误,康德编慕了《纯粹理性批判》,故D错误。 3.注意题目关键词是“一致性”,也就是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没有抨击世俗封建君主专制的内容,当然就谈不上有这样的作用,故带③的可排除。①②④都是正确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4

 

材料二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

材料三  (英国)煤产量从1850年的4900万吨增至1870年的1.1亿吨。铸铁产量由1840年的140万吨增至1860年的380万吨。钢产量1870年达到22万吨。动力机械由1840年的35万匹马力增至1870年的90万匹马力……1850—1870年的棉花消耗量由5.88亿镑增加到11亿镑。

——以上材料均引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0—1870年各国贸易发展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可得出什么结论?(3分)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英国生产和贸易发展状况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钦定宪法,规定)国王人身不可侵犯……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上议院与下议院)共同行使之。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经任何一院或国王否决的法律草案,不能在同样会议上重新提出……。

——引自《德国史文献》

材料二  普鲁士资产阶级建立了进步党,他们在议会讨论军费预算时进行反对,使预算未获通过。1861年,新即位的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时,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违背宪法规定,无视议会决议,强制进行兵制改革和使用军费开支,从而与议会中以进步党为代表的反对派发生了尖锐冲突,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的“宪法纠纷”。直到萨多瓦战役那一天,议会进行改选,拥护俾斯麦的保守派获得多数,进步党失去优势。

——引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上述内容有何特点?(2分)其说明了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指出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做法哪些方面不合宪法?(5分)

3.你如何看待评价在“宪法纠纷”中俾斯麦的胜利?(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建交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liáo)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谓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1853年在柏利访日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的重要改革措施及其学习西方的特点。(9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对近东贸易及近东贸易钱币外流的问题的论述中,……认为必须没法阻止商人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地打击运销自己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

——引自法国财政总监柯尔柏致呼叶的信

材料二  要豪华家庭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输入或保有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不必要那么多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三  J·M·凯因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民间投资的水平。

——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简要归纳柯尔柏、亚当·斯密、凯恩斯的基本观点。(6分)(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2.结合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经济运作的关系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

 

查看答案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