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3分)

 

 

(3)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2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2分)

 

 

(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1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1分)自给自足。(1分) (2)同意或不同意。(1分)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2分) (3)同意者讲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2分) 不同意者举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等。(2分) (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11日在布鲁塞尔闭幕。会议讨论了未来10年欧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0战略”的基本框架,目标是将欧盟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及更加“绿色”的经济体。

                                                ———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欧共体成立之后,欧洲国家为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3分)

 

 

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3分)导致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查看答案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着了迷。”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发明机器的过程                       B.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过程

C.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过程             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过程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