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A.文化革命活动 B.社会革命活动 C.学术...

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A.文化革命活动                   B.社会革命活动

C.学术交流活动                   D.思想解放运动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C.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D.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查看答案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某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墨,乙—儒,丙—道,丁—法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查看答案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 1921 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 年 3 月和 1979 年 1 月、 1985 年 9 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材料三  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1分) 依据材料一,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 (3分)

 

 

( 2 )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 3 )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5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是如何“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某同学收集到有关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资料: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性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梁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梁书》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发展原因。(6分)

 

 

 

主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