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于罗斯福拒不承认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实例,并指出其目的。(4分)
②材料一中对新政的评价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2分)
③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是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判断有什么错误?(4分)
④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回答中的矛盾之处(2分)
20世纪40、50年代,新科技革命兴起。其直接原因是
A、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B、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C、美苏争霸的战略需要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少经验,不够成熟
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核战争的威胁消失,各大国更重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美欧日三极之间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经济冷战的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波兹南事件”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和政府矛盾尖锐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应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C、受苏联模式的控制,波兰经济落后
D、苏共二十大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