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在A题、B题中任选一题,二题都做只以A题给...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在A题、B题中任选一题,二题都做只以A题给分)

A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5分)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B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5分)

 

 

 

A题:(1)北魏时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奴隶制的野蛮性、落后性强。北宋时期: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积贫积弱。(2分)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消除民族隔阂。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改变积弱局面(5分)    (2)原因:北魏:国家强制推行的力度大,顺应历史潮流等。北宋:保守势力强大,神宗死后,变法失去了有力的支持等。(4分) B题:(1)法家   秦孝公的支持(3分)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3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进行问题讨论的人们的范围。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都包含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

  飞机使得世界上遥远的地方的人们变得容易接近;因特网可以让我们时时下载来自这些遥远的地方的图像;汽车让我们可以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因特网可以支持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为公司工作。……因特网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

——[英国]巴雷特著,李新玲译《赛伯族状态》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理论科学成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于是科学家们将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物质与能量之后的第三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就这样开始了。1969年10月,由于军事的需要,美国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开发成功,由电话线连接起来的第一个实验网络搭建成功。此后为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陆续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发出来。一直到全球信息网出现,互联网才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

材料三  2007年11月由联合国发起的互联网管理论坛第二次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探讨少年儿童与互联网的关系、保护少年儿童的上网安全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之一。潘基文在致大会的信中特别强调,互联网为少年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向知识和文化的大门,但也对他们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他希望论坛能有助于营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少年儿童的上网安全。                                           ——搜狐网

请回答:

(1)归纳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互联网是在什么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概括归纳因特网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请归纳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1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3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  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3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下表是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10强(到2008年5月止),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排名

片名

排名

片名

1

泰坦尼克号

6

哈利·波特5

2

指环王3

7

星球前传1

3

加勒比海盗2

8

指环王2

4

哈利·波特1

9

侏罗纪公园1

5

加勒比海盗3

10

哈利·波特4

A.并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显著影响     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           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评语中的“他”是指

A.泰戈尔      B.巴尔扎克      C.雪莱      D.狄更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