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

“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取胜,那就完全要看他的实力了。”下列诸侯行为中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

A.世卿世禄         B.诸侯争霸        C.嫡长继承       D.随王出征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是历史传承的方式之一,每逢节日,文人墨客也竞相挥毫,留下许多诗作。下列诗作中与中秋节相关的是                       (    )

A.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B.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C.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D.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3年2月14日,国联特别大会提出了一万五千字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2月17日在日内瓦向全世界发表。《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是国联处理日本侵华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议。

报告书认为,日军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的自卫手段。解决中日争端的任何方法,都必须遵守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法的规定。

报告书认为,“满洲国”的成立并不是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的独立运动,完全是日本一手策划的。……“满洲国”是不合法的政权,所以不能予以承认。

报告书认为,“无论在法律上、事实上将东北三省等自中国他部割离,日后恐将造成一严重‘未收回领土’问题,使中国长存敌意,以致危及和平”。因此,报告书认为维护和平的必要条件就是“维持中国主权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报告书详细地描述了国际共管中国东北的方案:第一,召集顾问会议。“顾问会议的最后议案由中国政府列入宣言之内,并转送《九国公约》的签字国。“第二,成立东三省自治政府。“自治政府行政长官得指派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定比例”。第三,组织特别宪警。这个队伍“既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其他一切武装力量(指中国方面或日本方面之一切特别警察或铁路守备队),即应退出东三省境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国联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中的主要观点。(8分)

(2)依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国联特别大会提出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使宗室与中国各族结婚。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摘自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

(1)概括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的立足点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9分)

 

查看答案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

材料二  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把秩序和自由合而为一,似乎在他们的力量之外”。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尽管要真正达到秩序和自由的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却必须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四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秦朝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所述“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的观点。(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7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的理由。(6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请阐述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