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 
 
|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
|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  | 
 
| 
   B.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 
 
| 
   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 
 
| 
   D.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 
   A.它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范围大幅度增加  | 
 
| 
   B.它使清朝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 
 
| 
   C.它使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  | 
 
| 
   D.它使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与清政府勾结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 
  
   B.士族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 
 
| 
   C.北方出现很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 
  
   D.寺院经济发达  | 
 
《汉书》记载:“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两汉政治经济制度“颇有所改”表现在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实行察举制 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③  | 
 
鼎曾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是王位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
| 
   A.周天子拥有九鼎,可以号令诸侯  | 
  
   B.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处于瓦解时期  | 
 
| 
   C.楚国综合国力强大,已经掌握中原政权  | 
  
   D.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掌握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