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50年代出现了公派留苏热潮。新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使新中国的领导人决定以它为榜样来建设新中国。当时新中国急需各式人才,公派人员留苏就是一条有效培植人才的捷径。

——周霁《中国百年留学潮》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学生,下面是部分试题:

“一、国际公法类:两国交战,局外之国不得干预,谓之局外中立。局外中立国与交战国之间,其权利义务若何,试据学理与各国成例而详论之。

二、法律诉讼类:各国裁判均尚证据,不尚口供,无刑讯之弊而能得其真情,究其办法若何,试条陈之。

三、商业财政类:银行为一国财政之枢纽,其种类功用若何,试详论之。

四、机械学:火车头之制造法。

五、化学:安全火柴之前途及其制造法。

——《大公报》1905年6月8日

材料四 考试后,清政府对考生赐予出身等级:“金邦平、唐宝锷均著给予进士出身,赏给翰林院检讨。张锳绪、曹汝霖、胡宗瀛,均著给予进士出身,按所习科学,以主事分部学习行走。陆宗舆著给予举人出身,以内阁中书用。王守善、陆世芬、王宰善、高淑琦、沈琨,均著给予举人出身,以知县分省补用。”

——《大公报》1905年7月16日

材料五 “若中国之考试留学生为何哉?如谓考试学问欤?则各国学校之文凭,岂竟不足为凭?如欲用之欤?则习理科而使之外交,习商业而使之知县,已甚不伦矣。况乎若今之徒与以翰林、进士、举人之空名者,更安有所用?然则此学部考试也,特一种愚人之术耳”。

——《时报》1910年3月31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为什么甲午战争后大量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只向苏联派遣留学生?(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年清政府考察留学生的试题内容的特点。(12分)

(4)根据材料三、四、五,你如何评价清政府对留学生的考察方式?(4分)

 

(1)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人痛感要向日本学习。②到日本留学的费用较低。③日本距离中国较近,往返方便。④日语与中文相似,语言关相对容易过。⑤日本人已经对西学作了提炼,借鉴过来更方便。⑥中国与日本的风俗人情更相近。(10分) (2)原因: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新中国持敌视态度;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急需各种建设人才。(每点2分,共6分) (3)①结合时事,如第一题与日俄战争有关。②引进西方新思想,如第二题觉得中国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学习西方的审判方法。③重视经济,如第三题已经认识到银行的重要性。④重视科技实学,如第四、五题都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科学技术。(每点3分共12分) (4)①在考试内容上,清政府已经关注现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进步。(2分)②在留学生的任用上,清政府只给留学生一个身份头衔,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当时提出该口号的主要意图是

A.反对协约国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

B.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C.快速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将德国法西斯从苏联国土上赶出去

 

查看答案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对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状况概述的关键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50年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公私合营、全民炼钢

B.60年代,赶英超美、斗私批修、造反有理、上山下乡

C.70年代,石油自给、批林批孔、解放思想、参加高考

D.80年代,改革开放、下海经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康有为1898年呈递光绪帝的《请断发易服折》:“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从中可以看出

A.康有为力促光绪帝下决心变法图强

B.维新派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适应工业化需要

C.清政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变社会风尚

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的这段话

A.揭示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B.以封建正统观念分析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原因

C.认为曹操和孙权不能成就霸业

D.揭示了刘备能够复兴汉室的原因

 

查看答案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B.后天教育以先天素质为基础

C.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D.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