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描述二战时期的某次重大战役“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次战役是 ( )
A.莫斯科战役 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自 (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 )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中国的某项科技成果问世后,观察家们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是( )
A.生产中国第一架飞机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上述材料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 ( )
A.五育教育理论 B.平民教育理论
C.生活教育理论 D.乡村教育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