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

(2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6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与1949年革命”分别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哪些内容?(6分)

 

(1)原因:中国古代民族主义观念落后;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4分) 目的: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2分) (2)辛亥革命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近代民族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分,任意3点) (3)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2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2分);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2分) (4)辛亥革命:民族团结;爱国主义。(4分) 1949年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后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亚非拉文化逐渐取得了世界的承认。以下现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是

A.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了《老人与海》    

B.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C.出现了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    

D.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查看答案

李鸿章曾在1881年撰文指出,“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以下对该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电报的作用已经显现在中国近代战争中      

B.电报的使用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C.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在当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D.电报的使用有助于清政府及时了解国际动态

 

查看答案

在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中,有“非儒即墨”之说。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都顺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B.在“有教无类”思想下,儒家与墨家都广收门徒

C.两家思想代表了新兴阶层需要,社会基础较广泛

D.儒墨两家思想都符合当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