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7分)文明交往的意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但表现在新陈代谢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由...

(37分)文明交往的意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但表现在新陈代谢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由野蛮状态向文明化上升;而且也呈现出由地域、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曾在一条路上交融,并被灿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丝绸之路。 

——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中国文化自其发生期,即因环境的多样化而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这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上述三个文化类型以中原定居文化为中心,多方面的交流融合,而气势恢宏的中国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相冲突又相融合的过程中整合而成的。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是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纵向的现代化已经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而横向现代化所形成的整体世界的出现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去适应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二十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虽然已经形成,但仍然属于自发阶段。人们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更没有采取顺应整体世界形成的措施。两次世界大战和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整体世界发展规律所造成的恶果。                                    

——杨宁一《20世纪的文明演进》

【材料五】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划分文化类型的依据。(4分)并概括古代中华文化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6分)概括材料中的事实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3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关国家“采取顺应整体世界形成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4)请选择材料五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10分)

 

(1)依据:范围、延续时间、是否形成独立体系;地域和环境。(4分)  特征:①以中原定居文化为中心,②相互交流融合;③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6分) (2)状况: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其他国家提供原料由英国提供工业品);英国处于主导地位。(6分) 史实:制造机器生产;利用世界的原料和市场;确定产品款式;自己负担运输。(3分) (3)措施:建立联合国;(2分)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2分)  作用:①逐渐确立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2分)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分) (4)第一等(10-8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7-4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3-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应充分肯定。(2分)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分)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3分) 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2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分)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如答到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亦可);采取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和应对重大国际事务。(3分)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3分) 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分。)(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写道:“人并未牢记历史;人总是在构造它……他没有把过去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中,象北冰洋冷藏住百万年之久的猛犸似的。他从现在出发,他总是通过自己来认识和理解过去。”从史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作者认为(   )

A.历史学只有从现在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过去  B.文字史因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性而不可靠

C.应当从现在与过去的不同视角来考察历史    D.历史学应让史料自己说话,不能构造

 

查看答案

“揭露着‘社会宠儿’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赞美着草原牧场上健美彪悍的生命。”与材料评述的作品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安娜卡列尼娜》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下表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观察下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与上述表格内容不符合的信息是(    )

A.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对手,对抗争霸

B.美苏在高科技领域角逐激烈

C.美苏科技竞争服从服务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D.战后苏联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