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

(16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二:……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大多渊源于罗马法。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法实行的法律诉讼制度和原则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1)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原则(或司法原则)。(3分) (2)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4分) (3)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6分)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6-1796)

材料三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试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出现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二、三试结合时代背景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分)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3分)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的什么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7分)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9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联系材料三对此你做何评价? (4分)

(3)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4分)

 

查看答案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查看答案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