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2分)17、18世纪的欧美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从牛顿科学体系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分别进行了哪些历史实践?(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9分)某高中组织进行了关于“人文主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探究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要思想

产生原因

普罗塔格拉

 

 

 

 

苏格拉底

 

 

 

(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5分)

第二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针对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他们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

1、13、14世纪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

2、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

3、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

4、基督教精神内部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的能力

5、学校教会教授“七艺”

(2)根据以上史料,你认为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是什么?(2分)

第二组同学研究过程中了解到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太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根据这份《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翻案吗?简要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14分)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段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3分)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4分)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有何意义(2分)

 

查看答案

(15分)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四)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3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和飞机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