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

(1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天下的平稳与朝廷的安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5分)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3分) (2)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2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全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2分)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2分)。 (3)判断: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1分);积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分);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上海浦东的积极开发、开放

 

查看答案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中国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图片《上访者》。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③农民依然保有传统“告御状”的行为

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A.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    B. “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 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D. 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