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永乐至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

永乐至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   ②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③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④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处理政事常常夜以继日,疲惫不堪。故设华盖殿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建立起内阁,后来,内阁还出现了领头的首辅。从1402年到1664年共有96位首辅。这说明

A.皇帝还是离不开大臣的辅佐               B.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C.明朝皇帝专制达到顶峰                   D.首辅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无权

 

查看答案

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

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制约防止决策的失误                 B.为皇权而制约中书省

C.制约皇权的独尊地位                     D.尽可能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15分)

材料一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指什么?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哪一

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4分)

 

(3)材料三中所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

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3分)

 

 

查看答案

(10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评       论

出      典

评孔子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评儒学

(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坟·春末闲谈》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