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

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1)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中,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

 

 

(1)美: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2分) 英: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2分)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分) 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3)英:议会主权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2分) 美: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2分) 德:不掌握实权,受帝国皇帝控制。(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李世民和朱元璋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6分)

 

 

查看答案

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他参加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查看答案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查看答案

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