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二: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国民党史稿》

材料三: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雄心大志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将更加强大,对世界和平就更加有利。                

——邓小平《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田结》(1986年6月18日)

请回答:

(1)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黄宗羲在经济上的主张,说明此时民本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1分)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2分)

(3)根据材料三,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

⑷材料四中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描绘了怎样的蓝图?描绘这样的蓝图有什么意义?(3分)

 

(1)主张 “工商皆本”。(1分)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 (2)消除社会贫富悬殊;发展资本主义。(1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未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3) 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努力发展生产力。(1分) ⑷中国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1分)制定这个蓝图能坚定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中国的繁荣、富强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

⑵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 (3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相比,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在思想主张内容上的最大差异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1分)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2分)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完成的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C.用赎买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D.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恢复和发展经济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感说明

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

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