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

(12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中国律师网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1分)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1分)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理想:整个之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新乐园:人民公社。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影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生保责任制。 历史背景: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关贸总协定主要目的是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

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单边协定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查看答案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 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这场考试的场

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