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19世纪...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1914年到1919年间,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企业数字成倍增长,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纱锭由1914年的502700枚增至1919年的851032枚;织布机由1914年的2300台增至1919年2650台,1920年达到4310台。……面粉业从1914年至1919年新增64家,1919年达到实有企业99家。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上的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环境及社会角度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5分)

(3)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它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8分) 

 

(1)①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②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③工业体系不完备。(2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2分) (2)地理环境:①东部自然资源丰富;②交能便利;(2分,每点给1分。) 社会角度:①列强入侵较早地区,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②外商在此开办工厂;③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及消费市场大;(3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3)原因:①一战影响;②民国建立,奖励实业政策;③民众的爱国意识;④资本家的追求利润等。(4分,答对任意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言之成理即可相应给分) 影响:①促进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②促进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4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言之成理即可相应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文物古迹一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谢氏大宗祠。建于南宋初年,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 

【材料二】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是像牌坊一样的建筑。 

“坊”作为古代一种由政府划分的一个特定区域,在唐朝时已经非常盛行。

【材料三】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材料四】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槿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1)材料一中“大宗祠”的建立受中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唐代“坊”的功能是什么?在宋代“坊”又有什么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清时期东莞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查看答案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查看答案

“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条文应引自

A.《权利法案》   B.《大抗议书》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查看答案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是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C.封建残余势力与民主势力斗争激烈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