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4分)

 

(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2分)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 (2)做生意(卖药);卖字(或给人代笔写字);做医生(或给人看病);从事农业生产。(每条2分,答出4条即可得8分) (3)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商人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实际上有些读书人一边经商一边考科举;读书人谋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并没有完全禁止;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方式。(每点2分,答到2点以上即得4分,言之有理可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历史学家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运用的史学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是社会的变迁。下面四首竹枝词中,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后社会新事物的是

A.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B.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C.韩家潭里好排场,谁说高楼让外洋。请向报端看广告,北京初创打球房。

D.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城市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交通工具的改进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请你为这副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上联:抑商禁海残萌芽落后世界潮流,下联:重商霸海创新制引领工业先声

A.与时俱进       B.万劫不复        C.明日黄花        D.天朝上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