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中有密切关系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C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独立之时虽然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但却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首先,美国是18世纪理性时代的产物,在观念上认同于科学、自由、理性。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创新精神。……立法者们十分看重知识,认为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进步。……而且,他们一致认为科学与教育应独立于政府而发展,以免受政府的限制和控制。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二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1年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材料三  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 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非常的沮丧。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不得摘抄原句)(4分)

 

 

 

 

(2)材料二中“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指爱因斯坦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2分)他对近代物理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 2分)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社会责任感?(2分)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论坛网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论坛网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三  2007年9月28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举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三处说法不符合事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6分)

 

 

 

 

(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4分)

 

 

 

 

(4)在材料三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 “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