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号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名、字、号”不正确的是 A....

在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号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名、字、号”不正确的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B.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D.曹霑,字梦阮,号雪芹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越南战争历时12年,参战美军人数最多时达50多万,花费1650亿美元,是美国二战

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遍及美国各地。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2分)

 

⑵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国内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新民”的含义是什么?(2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有何进步性?(2分)

 

材料二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上是“进化”这两个字了。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⑵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6分)

 

 

查看答案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6分)

 

⑵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35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⑴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2分)

 

⑵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9分)

 

 

查看答案

(25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4分)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二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4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09年12月8日,在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指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近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加节制地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此负有责任。发达国家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应就解决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谁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

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说明了什么?(3分)

 

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