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任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查看答案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1949年,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1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1分)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1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1分)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