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发现新大陆(25分) 近年来,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延伸...

发现新大陆(25分)

近年来,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延伸到当今的政府领导人。2008年11月《青年博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哥伦布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有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在基督教徒眼中,从十字军到南下西非的扩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15世纪初,亨利王子向西非沿岸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该骑士团拨出大量钱财供他用于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四:据《环球时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

1992年,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不仅如此,许多土著居民坚决反对人们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早在哥伦布之前,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每到10月12日,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应,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意思是说在这一天,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航路开辟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是什么?(4分)

 

(2)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6分)

 

(3)你如何理解与评价设立“两种纪念日”( “全球纪念日”和“种族日”)的想法?(15分)

 

 

(1)物质动力: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对货币和贵金属的追求日趋狂热。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热情。(4分)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亚非美的许多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3)(15分)评分说明: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语言组织的能力。学生可以从等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 文题、标点与格式、字词句各占1分,计3分;其他方面占12分,可按以下五个层次来评分: 第一层次(得1分):只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但没有给出这种观点的依据;或者只使用了材料中的一个史实,但这个史实与观点之间没有建立起逻辑关系。如两种纪念日设置都有道理或没有道理等,未说出理由。 第二层次(得3-4分):只使用了材料中的一个方面的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答:“全球纪念日”纪念日设置有道理,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或答没有道理,说出理由。 第三层次(得5—6分):观点触及到了问题的部分实质,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使用材料中的两个以上的史实来论证观点。如答:“全球纪念日”纪念日设置有道理。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但是,亚非美的许多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因为土著居民认为他们的祖先早在哥伦布之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对当地土著居民进行杀戮,殖民者的长期殖民活动使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 第四层次(得7—8分):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使用材料中的两个以上的史实来论证观点。如答: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但是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反过来,暴力又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工具,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五层次(得9—12分):不仅能提供两个以上的史实来说明自己的判断,而且能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如答: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位置的人们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认为是哥伦布把近代文明带到美洲,带到世界各地。反之,亚非拉落后地区认为哥伦布是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正因为这一历史性活动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站在世界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哥伦布这一历史性活动开创历史之先河,把西方文明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另一方面,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世界市场的雏形也开始出现;但是站在对落后地区侵略历史来看,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对当地土著居民进行杀戮,殖民者的长期殖民活动使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 总之,对待这两种观点我们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有正面的因素,又要分析其负面东西。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意识(7分)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3分)

 

(3)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

 

 

查看答案

血与火的历史(6分)

一种馋嘴而且是贪狠的国蠹,会破坏世界,用一条篱栅把好几千亩地圈起。佃农从地上被逐出,他们的财产被用诡计或压制的方式剥夺掉。……那些不幸的人们想尽办法,只有离乡背井了……他们的本来不值多少钱的随身家当……等到他们在流浪生活中把卖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他们就只有盗窃,受绞刑的处分,否则就是挨家沿户讨饭了。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请回答

(1)托马斯·莫尔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史称什么?始于何时?(2分)

 

(2)这些馋嘴而且贪很的国蠹寓指哪个阶层?(1分)

 

(3)如何看待这种历史现象?(3分)

 

 

查看答案

众人之治与独人之治(9分)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

材料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请回答:

(1)古代罗马与中国的秦朝在法制方面的不同点是(1分)                    (    )

A.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               B.对后世影响广泛

C.法律条文非常严苛   D.维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

(2)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1分)      (    )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历过君主制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古代何处最为典型?(1分)

 

(4)材料三记载了秦始皇废寝忘食地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2分)

 

(5)完成下表(4分)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政治基础

 

 

基本特点

 

 

决策机构或人

 

 

存在合理性

 

 

 

 

查看答案

封建时代:(13分)

材料一

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11和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出现于何时?(1分)

 

(2)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欧洲,其“青春期”和“活力”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

 

(3)材料二中所说 “蛮族”主要指哪些民族?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中国文明的?试举一例说明。(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概述11、12世纪中国、西欧历史发展呈现出哪些显著的不同?(4分)

 

 

查看答案

思想耀千秋(12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

(1)列举“轴心时代”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的至今仍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人各一位。(4分)

 

(2)在轴心时代,中国产生的什么“见解”最有影响力?请概述其主要影响。(5分)

 

(3)你是怎样理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的”?请列举史实说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