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曾经总结“1840年起,几乎世界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查看答案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

A.专制皇权              B. 重视人才         C. 尊崇自然         D. 宗法观念

 

查看答案

(18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潮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北大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和世界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引领了世界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随着现代化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讲到了一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比如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到了最后出现在沃尔玛柜台的零售价是9.99美元。国内生产商们因为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只获得了其中的1美元,但是欧美各国控制了销售环节,获得了9美元。“芭比娃娃”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全球产业链竞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3分)

 

 

 

 

(2)材料三认为“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请指出这一时期俄国和日本开启现代化大门时需打破的瓶颈和途径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三认为“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被侵略地区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请从近代化的角度举例说明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认识。(8分)

 

 

 

 

(4)依据材料四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3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材料五: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致沈廉士》

请回答: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

 

 

 

 

 

(2)民国期间,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分)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怎样理解陈寅恪的话?(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