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直至唐朝,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恢复使用虎符。秦阳陵虎符,左右各有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最早管辖香港、澳门开始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位于最东边的是

A.燕

B.鲁

C.齐

D.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材料三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1861年俄国改革说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材料四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材料四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为了“打破鸡蛋”,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

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二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⑵根据材料一 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评论?(4分)

(3)材料二 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2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3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