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词是是“数千载发展,在宋元到达一个新高度”,只有②项是元朝的创新,不合题意。科举制从隋朝产生,到宋朝在程序上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实行糊名法防舞弊。“文化政治”是指儒家思想作统治思想及“文人治国”,从西汉武帝以来就有这种趋势。世俗文学是指从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交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回答以下2题。

1.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6ec8aac122bd4f6e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

 

2.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甘英      B.玄奘     C.一行     D.鉴真

 

查看答案

 历史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查看答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查看答案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1题

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