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督促国民党国民政府继续对外对内在城市在乡村...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督促国民党国民政府继续对外对内在城市在乡村中反封建势力的争斗,在城市在乡村扩大民主主义的宣传运动。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获得在政府及党的领导地位,以推动国民党的军事政权向左,至少也要不继续更向右。……目前共产党的主要政策,即日益发展及组织农民运动,使农会成为乡村中向土豪劣绅地主争斗之中心,而不能和国民政府发生冲突。

——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

材料二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什么思想倾向?(4分)

(2)材料三反映了毛泽东的什么革命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

(3)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怎样开创的?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附加题

阅读26题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从作用或影响方面说明这些观点是怎样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4分)

(2)从这一系列思想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3分)

 

 

 

 

(1)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左”倾冒险主义。 (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3)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转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总结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国革命的道路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可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附加题(7分)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中国近代史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历史;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又起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层次向制度层次到思想层次发展的历程。(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三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材料四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3)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问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派别?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8分)

(2)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具体指什么?它有什么局限性?(4分)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反封建上有什么进步性?对其应该如何评价?(4分)

 

查看答案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国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历史真相应是(    )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的侵华方针

 D.中国抗日武装开始局部反攻,日本企图用和谈挽回败局

 

 

查看答案

 中共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与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不同点是(    )

A.对贫雇农的态度             B.对地主的态度

C.对中农的态度               D.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百团大战   ④豫湘桂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