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属于发展 “八七”会议决议的是 ( ) A.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属于发展 “八七”会议决议的是  (      )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   C.中共领导      D.土地革命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主要包括  (      )

①  中共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转变   

②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④  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促使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因素不包括   (      )

A.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和《九国公约》的签订.   

B.军阀混战局面的延续

C.“一战”后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     

D.第一次工人运动达到高潮后遭血腥镇压

 

查看答案

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5分)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4分)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2分)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2分)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分)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3分)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百度百科》

材料二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三  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总人口约13.7亿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据统计,我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摘自《搜狐网》

材料四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早在50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1963年推出了《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这三项法律恰似三根支柱,支撑起日本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日本建立了养老金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针对日本社会的高龄化现象,日本政府还通过修改雇佣保险法推动高龄雇佣。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摘自《搜狐网》

请回答:

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4分)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4分)

结合材料四,谈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武帝时代起,史籍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四年(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16年) 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下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8分)

(3)联系材料三,“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后“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