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NaNO2),并对其进行...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NaNO2),并对其进行纯度测定和相关性质的实验。

已知:①

NaNO2是白色固体,易被氧化。

(1)生产过程中,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其目的是______。写出还原步骤中生成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若使吸收步骤中NONO2完全转化为NaNO2,则理论上还原步中SO2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该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的NaNO2晶体进行纯度测定:

a.称取2.000g样品,将其配成250 mL溶液

b.先向锥形瓶内加入40.00 mL 0.100mol·L-1溶液,加热至4050℃,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20.00 mL0.10 mol·L-1KMnO4溶液,充分混合。

c.最后用待测的样品溶液与锥形瓶内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样品溶液50.00 mL(NaNO2KMnO4反应的关系式为:)

①测定过程中应迅速操作,不宜耗时过长,否则测定的数值将会偏小,原因是______

②通过计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可能含有的杂质有、和______

(4)该课外兴趣小组将NaNO2溶液逐滴加入到含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放出NO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SO2充分反应 1∶1 NaNO2被空气中的O2氧化 86.25% NaHCO3、NaNO3 【解析】 硝酸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冷却后生成的气体用碳酸钠吸收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得到亚硝酸钠晶体。 (1)硝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被还原,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增大硝酸和二氧化硫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使“吸收”步骤中NOx完全转化为NaNO2,发生反应Na2CO3+NO+NO2=2NaNO2+CO2,二氧化硫和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结合电子守恒计算得到SO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HNO3∼NO∼3e−,HNO3∼NO2∼e−,电子转移总数4 e−,SO2∼H2SO4∼2 e−,结合电子守恒计算得到SO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1:1; (3)①整个测定过程中应迅速操作,不宜耗时过长,时间过长NaNO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否则样品的纯度测定偏小; ② ,n=0.005mol,250mL溶液中含亚硝酸钠物质的量 ,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 ;亚硝酸钠制备过程分析可知:可能含杂质是被氧化生成的硝酸钠、剩余的碳酸钠或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2CO3、NaHCO3、NaNO3; 故答案为:86.25%;NaHCO3、NaNO3; (4)将NaNO2溶液逐滴加入到含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放出NO气体,说明亚硝酸根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NaN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于有机合成和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等,钠法(液氨法)制备NaN3的工艺流程如图:

(1)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NH3的电子式为______

(3)反应NH4NO3N2O↑+2H2O↑中,每生成1molN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4)销毁NaN3可用NaClO溶液,该销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被氧化为N2)

 

查看答案

乳酸CH3CH(OH)COOH是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易溶于水。

(1)乳酸分子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

(2)向乳酸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成______色。

(3)写出乳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乳酸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O2氧化,该氧化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

废水中氨氮(NH3)采用微生物脱氮法、化学沉淀法均可除去,具体原理如下:

①微生物脱氮法:

②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含MgCl2Na3PO4的溶液,生成沉淀从而去除氨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废水大量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大

B.微生物脱氮时可在高温下进行,以加快脱氮的速率

C.步骤a发生反应:

D.化学沉淀法脱氮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上升

 

查看答案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醋酸与溶液的反应:

B.向水中通入NO2

C.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

D.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查看答案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