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①K2CO3+CO2+H2O→2KHCO3;CaCO3+CO2+H2O→Ca(HCO3)2 ②KHCO3、Ca(HCO3)2都易溶于水 ③通入悬浊液中的气体,与溶液反应后才与沉淀反应,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则生成沉淀的质量和通入的CO2质量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在1体积空气中混入1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是
A.75% B.67% C.50% D.33.3%
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称量ag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束后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B.氧气要保证充足
C.可以用空气代替氧气进行实验
D.实验结束后固体质量大于ag
某兴趣小组称取2.500g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m)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完全相同
B.每个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都不相同
C.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硫酸铜结晶水合物
D.加热过程中结晶水分子逐个失去
已知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10g硫酸铜粉末至完全分解,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称量①中固体质量变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该实验中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A.3CuSO4 3CuO+SO3↑+2SO2↑+O2↑ B.4CuSO4
4CuO+2SO3↑+2SO2↑+O2↑
C.5CuSO4 5CuO+SO3↑+4SO2↑+2O2↑ D.6CuSO4
6CuO+4SO3↑+2SO2↑+O2↑
在氯酸钾分解的实验研究中,某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并记录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 | 现象 |
①加热固体M | 少量气泡溢出后,不再有气泡产生 |
②加热氯酸钾至其熔化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③加热氯酸钾使其熔化后迅速加入固体M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④加热氯酸钾与固体M的混合物(如图 | 未见固体熔化即产生大量气泡 |
A.实验①、②、③说明M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
B.实验①、②、④说明加入M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
C.实验②、③说明固体M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
D.固体M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