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学生欲探究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 该同学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

某学生欲探究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

该同学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并振荡试管,预期现象为试管中会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焰色逐渐变黄。但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变化红棕色,且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________

(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备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重新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重复进行步骤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乙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重新进行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原溶液中不含Fe3+,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3+ Cu+4H++2NO3-=Cu2++2NO2+2H2O 水 排除乙右侧装置中的残留的NO2 NO、NO2可以与Fe2+水溶液作用产生深棕色,但Fe3+不行 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 Fe2++2H++NO3-=Fe3++NO2+H2O 【解析】(1)向原新制FeSO4溶液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而由于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故可以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3+; (2)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②打开活塞b、关闭a,乙中需盛装水溶液,使NO2与水反应生成NO,来验证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的反应:③装置乙有残留的NO2,所以需要反应一段时间后,利用生成的NO来排出装置中的NO2,从而可以获得纯净的NO;④打开活塞a,关闭b时,反应生成的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即NO通入FeSO4溶液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因此实验结论是NO、NO2可以与Fe2+水溶液作用产生深棕色,但Fe3+不行;(3)由于实验I的现象是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故可以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的FeSO4溶液,震荡,浓硝酸被还原为NO2,Fe2+被氧化为Fe3+,此时溶液应该无明显的颜色变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2H++NO3-=Fe3++NO2+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提示:通常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来检验物质中含有醛基)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连接安装完毕,进行实验前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答:_____________

2)对A中的乙醇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时,点燃B处的酒精灯后,先____________,再集中火焰加热铜丝,随后向装置中不断地缓缓鼓入空气,此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移去酒精灯,继续不断缓缓地鼓入空气,B中仍重复如上现象,说明B处发生的反应是一个____________反应(吸热放热”)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能在此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5)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探究。

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该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Cl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写出全部微粒)。

3)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1O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HC1O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 ClO3ClH+反应的探究

4KClO3KCl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1
 

2
 

3
 

4
 

氯酸钾饱和溶液
 

1mL
 

1mL
 

1mL
 

1mL
 

氯化钾固体
 

1g
 

1g
 

1g
 

1g
 


 

8mL
 

6mL
 

3mL
 

0mL
 

硫酸(6mol/L
 

0mL
 

2mL
 

(____)mL
 

8mL
 

现象
 

无现象
 

溶液呈浅黄色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色气体
 

溶液呈黄绿色,
生成黄绿色气体
 

 

 

该系列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3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______________mL

5)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ClO2生成;ClO2沸点为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最简单的实验验证Cl2中含有Cl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含有H2O CCl4I2I-等)中回收碘,操作过程如下:

1)向废液中加入Na2SO3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氧化操作在三颈烧瓶中进行(如图一),将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实验用水浴控制在4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用图二装置对Cl2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发现通入Cl2一段时间后,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Cl2,则溶液黄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研究小组对所得无色溶液中碘元素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没有I2形态;假设二:没有I形态;假设三:有IO3形态。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成立(试剂自选)。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成立

 

 

若假设三成立,请写出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对加碘盐中KIO3含量测定的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加碘盐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00mL待测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试液,用c 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已知:IO3+ 5I+6H+ =3H2O+3I2I2 +2S2O32=2I+S4O62。测定时,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由测定数据可求得该样品中含KI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MrKIO3=214 )。

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用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往往偏高,其原因是受空气的影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I.某学习小组做Na2O2H2O反应的实验,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①取适量Na2O2固体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脱脂棉上滴加3-4滴水,结果脱脂棉剧烈燃烧。

②取适量Na2O2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Na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a2O2可看作二元弱酸H2O2对应的盐,其第一步水解完全进行。写出其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①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探究Na2O2H2O反应的机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通过注射器注入适量蒸馏水,充分反应后用气球鼓气,Na2S溶液变浑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别取AC中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开始都变红,以后A中溶液很快褪色,C中溶液缓慢褪色。另取AC中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振荡,发现均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褪色。

5A中冰盐和C中热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S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Mn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a2O2H2O反应的机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向Na2O2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也能产生同样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高纯MnCO3是广泛用于电子行业的强磁性材料。MnC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环境下易被氧化,温度高于100℃开始分解。

.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MnCO3

1)制备MnSO4溶液:

主要反应装置如图,缓缓通入经N2稀释的SO2气体,发生反应H2SO3+MnO2MnSO4+H2O。下列措施中,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nO2加入前先研磨 B.搅拌 C.提高混合气中N2比例

已知实验室制取SO2的原理是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选择下图所示部分装置与上图装置相连制备MnSO4溶液,应选择的装置有________(填标号)。

若用空气代替N2进行实验,缺点是________。(酸性环境下Mn2+不易被氧化)

2)制备MnCO3固体:

实验步骤:MnSO4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饱和NH4HCO3溶液生成MnCO3沉淀,反应结束后过滤;② ……70-80℃下烘干得到纯净干燥的MnCO3固体。

步骤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

3)利用沉淀转化的方法证明KSP(MnCO3) < KSP(NiCO3)________

(已知NiCO3为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4)证明H2SO4的第二步电离不完全:________[查阅资料表明K2(H2SO4)=1.1×10-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