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常用作杀菌剂、沉淀剂。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1:探究Na2CS3的性质
步骤 | 操作及现象 |
① | 取少量Na2CS3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并分成两等份 |
② | 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③ |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1)H2CS3是________酸(填“强”或“弱”)。
(2)已知步骤③的氧化产物是SO4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某同学取步骤③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出实验所用Na2CS3的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2: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100mL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Na2CS3 + H2SO4=Na2SO4 + CS2 + 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4)盛放无水CaCl2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
(6)为了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19.2g固体,则A中Na2CS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7)分析上述实验方案,还可以通过测定C中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若反应结束后将通热N2改为通热空气,计算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已知:pK=-lgK,25℃时,二元酸H2A的pK1= 1.85,pK2=7.19。25℃时,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所得溶液中:Vo=10mL
B. C点所得溶液中:c(A2- )=c(HA-)
C. b点所得溶液中:c(H2A)+c(H+)=c(HA-)+c(OH-)
D. d点所得溶液中:A2-的水解平衡常数K1=1×10-7.19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配制100g4%的NOH溶液 | 称取4.0gNaOH放在烧杯中,再加入96.0mL水,搅拌均匀 |
B. | 分离KClO3与MnO2制取O2后的残渣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O3 |
C | 证明 Ksp(BaSO4)< Ksp(BaCO3) | 向BaCO3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 |
D | 检验Al和Fe2O3反应后固体中是否含Fe2O3 | 取样,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不含Fe2O3 |
A. A B. B C. C D. D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氧化性:Al3+>Fe2+>Cu2+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 |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A. A B. B C. C D. D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M、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 和A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2:1,B和M的电子数之差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 N>M>B>A
B. A、M、N 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N的气态氢化物
C. 由A 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沸点都很高,硬度都很大
D. M、N 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