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是由⑤⑧两种元...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是由⑤⑧两种元素构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2)④、⑦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⑦的原子数与④、⑦间的化学键个数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

(3)②的最简单氢化物与氧气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写出在碱性条件下负极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a、⑥的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b、M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中的阳离子的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CH4-8e-+10OH-=CO32-+7H2O 2 Al + 2OH- + 2H2O=2AlO2- + 3H2↑ 离子键和共价键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含有NH4+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 (1)化合物A是由⑤⑧两种元素构成的,即为氯化钠,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Na与Cl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键,据此作答; (2)二氧化硅中一个硅原子可形成4个硅氧单键; (3)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负极甲烷失电子,参与氧化反应; (4)a、⑥的单质为Al、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两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 b、M为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 c、M中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根据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作答。 (1)因化合物A是由⑤⑧两种元素构成的,则为NaCl,其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2)④为O、⑦为Si,则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该化合物为原子晶体,其晶体内部一个硅原子可形成4个Si-O键,则硅原子个数与化学键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3)②的最简单氢化物为甲烷,与氧气可以设计成碱性燃料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4)a、⑥的单质为Al、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故答案为: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b、M为仅含非金属元素的盐,则可推知M为氯化铵,其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c、M中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其检验方法为: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含有NH4+, 故答案为: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含有NH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25℃):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 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 的K2CrO4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 0.ll mo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为9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不变

 

查看答案

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时间短,续航能力强,其充放电原理为VO2++V3++H2OVO+V2++2H。以此电池为电源,用石墨电极电解Na2SO3溶液,可得到NaOH 和H2SO4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B. 图中a电极为阴极,N物质是H2

C. 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时,V3+被氧化为VO2+

D. 电解时,b电极的反应式为SO32-H2O2e=== SO42-2H

 

查看答案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 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

探究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用量(g)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    min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 mol·L-1   

1

25

0.5

4

0.1

8

0.2

12.7

2

80

0.5

4

0.1

8

0.2

a

3

25

0.5

4

0.01

8

0.2

6.7

4

25

0

4

0.01

8

0.2

b

 

 

A. a<12.7,b>6.7

B. 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v(实验1)

C. 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约为7.87×10-5 mol·L-1·min-1

D. 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CH3COOH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b点处有:c(CH3COOH)+c(H)=c(OH)

B. 图2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NH4Cl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盐酸,Ⅱ表示NH4Cl溶液,且溶液导电性:b>c>a

C. 图3表示的是Al3+与OH反应时含铝微粒浓度变化曲线,图中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Al3+

D. 由图4得出若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Cu2+,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Fe2O3,调节溶液的pH 至4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