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H+ ===HClO
B. 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Cl2,由HClO分解得到:2HClO===Cl2↑+H2O
C. 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 的氧化性或Cl− 的还原性
D. 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
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其中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与Z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 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且熔沸点高
C. RY2和WY2通入Ba(NO3)2溶液中均不产生白色沉淀
D. RY2和X2Y2均具有漂白性,均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30 g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6NA
B. 0.1 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 0.1 mol 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A
D.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A
a、b、c的结构如图所示:(a)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 b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C. a、b、c三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 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B.
“喷泉”实验
C. 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D.
探究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 “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
C. “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D.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