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由H、C、O、N、S、Cu等元素能形成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有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

HCONSCu等元素能形成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有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有____种运动状态,未成对电子占据原子轨道的形状为______

(2)碳和氢形成的最简单碳正离子CH3+,其中心原子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该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3)CuO在高温时分解为O2Cu2O,请从阳离子的结构来说明在高温时,Cu2OCuO更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氨水,现象是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得到深蓝色溶液。经测定深蓝色是由于存在[Cu(NH3)4]SO4。其阳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5)金属晶体铜的晶胞如图所示。其堆积模型是___________,铜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apm,密度为ρ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aρNA表示,写出计算式即可)

 

11 球型 sp2 平面三角形 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产生蓝色沉淀 Cu2++ 2NH3·H2O= Cu(OH)2↓+2NH4+ 4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ρNA(a×10—10)3/4 【解析】 (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2)最简单碳正离子CH3+离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数为0; (3)轨道中电子排布达到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最稳定,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 (4)向硫酸铜中滴加少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u(NH3)4]2+中Cu2+与4个NH3分子通过配位键形成平面结构; (5)根据m =ρV=4M(Cu)/NA计算可得。 (1)Cu元素为2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则价电子有11种运动状态,未成对电子占据原子轨道为4s,形状为球型,故答案为:11;球型; (2)最简单碳正离子CH3+离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孤对电子数为0,CH3+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3)轨道中电子排布达到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最稳定,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故答案为: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4)向硫酸铜中滴加少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2NH3·H2O= Cu(OH)2↓+2NH4+;[Cu(NH3)4]SO4的阳离子为[Cu(NH3)4]2+,[Cu(NH3)4]2+中Cu2+与4个NH3分子通过配位键形成平面结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Cu2++ 2NH3·H2O= Cu(OH)2↓+2NH4+;;4; (5)根据Cu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堆积模型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以顶点铜原子为例,距离最近的铜原子位于晶胞的面心上,这样的原子有12个,所以晶胞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12,Cu晶体的晶胞中含有铜原子数为8×1/8+6×1/2=4,根据m =ρV=4M(Cu)/NA可得ρ(a×10—10)3=4M(Cu)/NA,M(Cu)=ρNA(a×10—10)3/4,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ρNA(a×10—10)3/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醇在工业中有广阔的用途

已知:①2CH3OH(l)+2O2(g)=2CO(g)+4H2O(l)    △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               △H=-b kJ·mol-1

(1)反应2CH3OH(l)+3O2(g)=2CO2(g)+4H2O(1)的△H=___________

(2)CH3OH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CO和CO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CO(g)+ H2O(g)CO2(g)+H2(g)     △H>0

①有利于提高CO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高温    B.低温    C.低压    D.高压

②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体系中的颜色不发生变化     B. v(CO)/v(H2)=1

C.c(CO)/c(H2)=1               D.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4.8molH2O。在200℃下,20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v(CO2)=___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

(3)在加热条件下用甲醇气相法制备CO和H2时,常采用加NiO作催化剂。发生2CH3OH(l)2CO(g)+4H2(g)   △H>0,日产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保证较高日产量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___

②310℃以后日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21世纪甲醇燃料电池是最佳动力源之一。甲醇空气电池成为了车载电池,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电池反应:2CH3OH(l)+3O2(g)=2CO2(g)+4H2O(1)。原理如图

①c处应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铝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现从含铝废料(含有A12O3的质量分数为51%,其余为NiOSiO2Fe3O4)中制取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过程中常把废料研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步骤V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加入稀双氧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产生Ni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步骤Ⅳ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中常用惰性电极熔融电解法制备金属铝,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若用a吨该含铝废料通过上述流程,理论上可以生产铝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现有甲乙两个化学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甲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硫酸亚铁铵,所用药品有铁屑、稀硫酸、(NH4)2SO4溶液。

(1)装置C的名称是___________(NH4)2SO4溶液在___________装置中(“A”“B”)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B中的液体倒入蒸发皿蒸干时,往往先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其作用是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氧化和___________

(4)为防止B中制得的(NH4)2Fe(SO4)2被氧化变质,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乙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硫酸亚铁铵分解产物,査阅资料发现:硫酸亚铁铵隔绝空气加热到110℃左右完全分解。气体产物有N2H2ONH3和另一气体产物Ⅹ。该学习小组检验X气体的组成。

(5)该学习小组猜想X气体只有三种可能。分别是:i.SO2ii.SO3,ⅲ.___________

(6)该小组利用图乙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现象是B中未出现沉淀,C中溶液变浑浊。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25℃时,Ksp[Cu(OH)2]=2.2×1020Ksp(CuS)=6.3×1036CuS难溶于稀硫酸,却可溶于浓硝酸,其转化关系为CuS+HNO3→Cu(NO3)2+NO2↑+H2SO4+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

B. 常温常压下放出17.92LNO2的同时可溶解9.6gCuS

C. CuS的悬浊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有可能从黑色变为蓝色

D. 若将产物NO2收集于密闭容器里再置于冰水中,气体颜色将变深

 

查看答案

产于我国福建的中华瑰宝一寿山石M4[N4Y10(YX)8]是我国四大印章石之首,被称为国石。寿山石由XYMN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组成,M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N元素的单质常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X3Y+YX含有相同的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M<N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N

C. M的一种盐常用于净水消毒    D. XM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显酸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