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实验小组采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

某实验小组采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u和Cu2Cl2,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Cu2Cl2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

(1)“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Ⅰ”需在80 ℃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

(3)“还原Ⅱ”中,Cu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搅拌”时加入NaCl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Ⅱ”得到的Cu2Cl2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 ℃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于70 ℃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设计从“过滤Ⅰ”所得滤渣中获取Cu的实验方案:稀硫酸加到滤渣中,搅拌,充分反应至无气体产生为止,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2~3次,低温烘干。

②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请补充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的质量为m1 g,Cu2Cl2的质量为m2 g,则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为________(铜元素回收率=产品中铜元素质量/废液中铜元素的质量×100%)。

 

防止Cu2+形成沉淀 水浴加热 2Cu2++SO32-+2C1-+H2O=Cu2C12↓+SO42-+2H+ Cu2Cl2微溶于水,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沉淀) 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 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 199m1:128m2 【解析】 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结合后续流程可知,用Na2CO3调节溶液pH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其目的是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防止Cu2+形成沉淀,减少后续反应中副反应的发生(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亚硫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途径a:加入过量的Fe,置换出Cu单质,过滤分离,滤液主要含有FeCl2,固体物质为Fe、Cu,用稀硫酸溶解Fe,再过滤、洗涤得到Cu;途径b:加入亚硫酸钠将Cu2+还原为Cu+,Cu+与C1-结合生成Cu2C12沉淀,据此解答。 (1)用Na2CO3调节溶液pH,使溶液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铜离子不能转化为沉淀,因此溶液调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的目的是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防止Cu2+形成沉淀,减少后续反应中副反应的发生(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亚硫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在80℃条件下进行,可以利用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3)SO32-将Cu2+还原为Cu+,Cu+与C1-结合生成Cu2C12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32-+2C1-+H2O=Cu2Cl2↓+SO42-+2H+; (4)由于Cu2Cl2微溶于水,加入NaCl粉末,可增大C1-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 (5)由于Cu2Cl2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于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 (6)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应该取用相同的起始原料,进行不同途径的处理,所以实验方案为: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的质量为m1 g,Cu2Cl2的质量为m2 g,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等于途径a获得Cu的质量与途径b获得的Cu2Cl2中Cu元素质量之比,即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之比为:m1:128m2/199=199m1:128m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图1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氨气,请将下列装置补充完整,在图2虚框内画出连接图______

(3)下列试剂能用于干燥NH3的是______

A.浓硫酸        B. 碱石灰      C.无水CaCl2固体    D.P2O5固体

(4)图1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从物质性质上看,X属于______氧化物。将X转化为HNO3属于______反应(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

(5)若要将NH3→N2,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

A.O2           B.Na          C.NH4Cl            D.NO2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甲组取a g铜片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试管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能否收集到0.1 mol SO2______(填“能”或“不能”)。

(3)当集气瓶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装置C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乙组同学认为: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乙组同学设计了最简单方法给予解决: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沾有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棉花。

(6)为了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的确有剩余的稀硫酸,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

A.铁粉         B.Na2CO3溶液            C.BaCl2溶液       D.NaOH溶液

 

查看答案

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240mL,应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

(1)计算配制240mL 0.01000mol/LK2Cr2O7溶液时需要准确计量K2Cr2O7的质量是______g。

(2)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的有______(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25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3)配制0.01000mol/L K2Cr2O7溶液的操作步骤为(填写空白):计算、称量、______、移液、洗涤、______、摇匀。

(4)配制0.01000mol/L K2Cr2O7溶液时,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

①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

(5)配制0.01000mol/L K2Cr2O7溶液,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操作_______

(6)用0.01000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含Fe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00mL K2Cr2O7溶液,则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已知: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

 

查看答案

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C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D

二氧化硫(SO2)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漂白草织品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