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写出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 (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已知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2[Fe(CN)6]3- =Fe3 [Fe(CN)6]2↓,则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有_______________离子生成(填离子符号)。
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反应:1/3Fe2O3(s)+CO(g)⇌2/3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1000 | 1150 | 1300 |
平衡常数 | 4.0 | 3.7 | 3.5 |
A. △H>0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C.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充入CO2气体,K值减小
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往逆向移动
在20mL bmol·L﹣1K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醋酸溶液,溶液pH和加入醋酸的体积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20
B. b=0.1
C. 在C点:c(CH3COO﹣)>c(K+)>c(H+)>c(OH﹣)
D. 在D点:c(CH3COO﹣)+c(CH3COOH)=2c(K+)
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蒸馏
B. 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HI的分解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C. 反应器中消耗了碘,膜反应器中生成了碘,体现了“碘循环”
D. 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SO2+2H2O=H2+H2SO4
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关系式表示不正确的是
A. c(Na+)>c(HCO3﹣)>c(OH﹣)>c(H+)
B. c(Na+)+c(H+)= c(CO32﹣)+c(HCO3﹣)+c(OH﹣)
C. c(Na+)=c(CO32﹣)+c(HCO3﹣)+c(H2CO3)
D. c(OH﹣)+c(CO32﹣)=c(H+)+c(H2CO3)
N2+3H2 2NH3,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N2的转化率
C. 达到反应限度时各组分含量之比一定等于3∶1∶2
D. 若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1mol N2和过量的H2,最后不能生成2mol 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