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电极接电源的负极,在b极区流出的Y溶液是稀盐酸
B. 二氧化氯发生器中排出的X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Cl和NaOH
C. 电解过程中二氧化氯发生器中产生2.24L(标准状况)NH3,则b极产生0.6gH2
D. 电解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H4+-6e-+4OH-+3Cl-=NCl3+4H2O
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
A. 2 4 3 2 2 6 B. 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 +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 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
C. 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
D.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溶液恢复原浓度
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废液中NH4+能转化为N2(g)和H2O (l),示意图如下:
反应Ⅰ:NH4+(aq)+2O2(g)===NO3-(aq)+2H+(aq)+H2O (l) ΔH1=a kJ·mol-1
反应Ⅱ:5NH4+(aq)+3NO3-(aq)===4N2(g)+9H2O(l)+2H+(aq) ΔH2=b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
B. 两池中投放的废液体积相等时,NH4+能完全转化为N2
C. 常温常压下,反应Ⅱ中生成22.4 L N2转移的电子数为3.75×6.02×1023
D. 4NH4+(aq)+3O2(g)===2N2(g)+4H+(aq)+6H2O(l) ΔH=1/2(3a+b) kJ·mol-1
短周期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 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 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 W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 8.常见元素 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该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
B. Z的硫化物(Z2S3)遇水能发生强烈水解,产物均能发生分解反应
C. 离子化合物 YX5 假如存在。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 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D. 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 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单质 Z
已知A、B、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 为固体,B 和C 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
B. 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
C. 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 溶液为硫酸
D. 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