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这样写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文中“漉”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
A. 过滤 B. 分液 C. 升华 D. 蒸馏
(1)常温下,将1 mL pH=1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的溶液中c(H+)/c(OH-)=________。
(2)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25 ℃。
(3)常温下,设pH=5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1;pH=5的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2,则c1/c2=________。
(4)常温下,pH=13的Ba(OH)2溶液a L与pH=3的H2SO4溶液b L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b=________。
若所得混合溶液pH=12,则a∶b=________。
(5)在(2)所述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硫酸V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________。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对应的水溶液碳酸是可乐饮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碳酸是弱酸的是________.
A.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等浓度的碳酸溶液,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碳酸体积的2倍
C.相同条件下,碳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
D.常温下,5.0×10-6mol/L的碳酸溶液pH值为6
(2)煤的燃烧也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其燃烧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O2(g)=CO2(g) ΔH=Q1kJ/mol
途径II: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 ΔH=Q2kJ/mol;再燃烧水煤气:CO(g)+1/2O2(g)=CO2(g) ΔH=Q3kJ/mol;H2(g)+1/2O2(g)=H2O(g) ΔH=Q4kJ/mol则Q1、Q2、Q3、Q4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c(H2CO3)=1.5×10-5 mol/L。
①向饱和碳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_________
A.HCl气体 B.NaOH固体 C.Na单质 D.苯酚钠溶液
②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CO3-+H+的平衡常数K1=_______。(已知:10-5.6=2.5×10-6,保留一位小数);
常温下,部分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 HF | HCN | H2CO3 |
电离常数 | Ka=3.5×10-4 | Ka=5.0×10-10 | Ka1=4.3×10-7,Ka2=5.6×10-11 |
(1)c (H+)相同的三种酸,其酸的浓度从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HCN酸的起始浓度为0.0lmol/L,平衡时c(H+)约为____________mol/L。若使此溶液中HCN的电离程度增大且c(H+)也增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中和等量的NaOH,消耗等pH的氢氟酸和硫酸的体积分别为aL、bL,则a______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中和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氟酸和硫酸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n1、n2,则n1_________n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向NaCN中通入少量的CO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I. 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C(g)
(1)若开始时放入1mol A和1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 A和3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3)若开始时放入xmol A、2mol B和1mol 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___mol,y=___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II. 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4)开始时放入1mol A和1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 C,将b与(1)小题的a进行比较,则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在一定温度下将3 mol CO2和2 mol H2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
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已知在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反应1/2CO2(g)+1/2H2(g)
1/2CO(g)+1/2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
(3)已知在1 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编号)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CO2)=c(CO)
C.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 000 ℃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