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B.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C. 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
D. 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
| A | B | C | D |
物质的化学式 | H2SO4(浓) | C2H5OH(酒精) | Hg(汞) | NaCl |
危险警告标签 |
|
|
|
|
A. A B. B C. C D. D
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试剂.
Ⅰ.测定中和热.
(1)写出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
(2)取50mL 0.5mol/L HCl溶液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进行测定,但实验数值小于57.3kJ/mol,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B.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Ⅱ.酸碱中和滴定.
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 mol·L-1 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1.10 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2)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0.00 | 26.11 |
2 | 25.00 | 1.56 | 31.30 |
3 | 25.00 | 0.22 | 26.31 |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四位)。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___________(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终点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 −99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②25℃、101 kPa下测得,2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________198 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热量(25℃、101 kPa下测得)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1 mol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45kJ,则反应H2(g)+
O2(g)
H2O( l )的ΔH =________________kJ/mol。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下面是某同学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
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反应速率(药品:稀硫酸、Na2S2O3溶液等)。

(1)除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仪器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在圆底烧瓶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2 min时收集到224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该2 min内H+的反应速率,而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该化学反应,试简述测定反应速率的其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Ⅱ.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已知 I2+2 Na2S2O3= Na2S4O6+2 Na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序号 | 体积V/mL | 时间/s | |||
Na2S2O3溶液 | 淀粉溶液 | 碘水 | 水 | ||
① | 10.0 | 2.0 | 4.0 | 0.0 | T1 |
② | 8.0 | 2.0 | 4.0 | 2.0 | T2 |
③ | 6.0 | 2.0 | 4.0 | Vx | T3 |
(4)表中Vx=__________mL,该实验中加入淀粉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判断T1、T2、T3的大小关系,并总结实验所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I.氮氧化物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下列各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填字母代号)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O2同时生成2 molNO2
(2)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会引起N2和O2的反应:N2 +O2
2NO,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在T1、T2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反应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1像判断反应N2(g)+O2(g)
2NO(g)的△H__________0(填“>”或“<”)。
Ⅱ.碳氧化物研究
(1)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2所示,现将3molH2和2molCO放入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2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CO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T(℃)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T1 | 20% | 55% | 65% | 65% |
T2 | 35% | 50% | a1 | a2 |
①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_________T2(选填“>”、“<”或“=”);T2℃下,第30min 时,a1=________,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T2℃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入6molCO,此时v(正)________v(逆)(选填“>”、“<”或“=”)。
(2)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污染。常温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Ba2+)=c(CH3COO-),则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平衡可知,溶液的pH=___________,则可以求出醋酸的电离常数Ka =____________ (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