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

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_______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3)用惰性电极电解时,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 ac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NaOH和H2 【解析】 Ⅰ.(1)固体混合物含有Al(OH)3、MnO2,加入NaOH溶液,过滤,可得到滤液A为NaAlO2,通入二氧化碳,生成B为Al(OH)3,固体C为Al2O3,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Al;固体D为MnO2,加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可生成氯气; (2)题中涉及因素有温度和浓度; Ⅱ.(3)电解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以此解答该题。 Ⅰ.(1)NaOH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B为Al(OH)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铝, 故答案为:;加热(或煅烧);电解法; (2)反应涉及的条件为加热,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说明该反应能否有效进行与温度有关;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说明该反应能否有效进行与溶液的酸度有关。 故答案为:ac; Ⅱ.(3)依据离子交换膜的性质和电解工作原理知,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从而从浆液中分离出来;H+在阴极室得到电子生成H2,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混合物浆液中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室,故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氢气和NaOH, 故答案为: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NaOH和H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HF

HClO

H2CO3

NH3·H2O

电离常数

6.8×10−4

4.7×10−8

K1=4.3×10−7

K2=5.6×10−11

Kb=1.7×10−5

 

 

(1)常温下,物质的量溶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  NaClO溶液   Na2CO3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25°C时,PH=4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O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4)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常温下,0.1mol/L的氨水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____________(酸性”“碱性”“中性”)

 

查看答案

现用0.1000 mol·L−1KMnO4酸性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无色H2C2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填空完成问题:

(1)该滴定实验必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量筒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白纸        H.漏斗

(2)不用________(”)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H2C2O4溶液的体积/mL

0.1000 mol/L KMnO4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KMnO4标准液

B.滴定前盛放草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D.读取KMnO4标准液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查看答案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1 mol NO21 mol CO反应生成CO2 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________K2(”>”“=“”<”)。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3v(N2)= 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00℃时,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K______。当测得NH3、N2、H2的浓度分别为3 mol • L−1、2 mol • L−11 mol • L−1时,则该反应的v(N2)____v(N2)(”>”“=“”<”)。

(3)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H2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ΔH2=-58 kJ·mol−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T1T2对反应的影响图像如图。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______mol·L−1·min−1

②图示的温度T1______T2(填写“>”、“<”“=”)。

(4)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电池的成本大大低于以氢气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下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B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该燃料电池作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 mL 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理论上消耗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__(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

X、Y、Z、Q、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七种元素,除G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Z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pn1,Q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未成对电子,其内层所有轨道全部充满,但并不是第ⅠA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写出第三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G相同且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Y、Z、Q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X、Y、Z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原子符号表示)。

(4)X、Y、Z、Q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

室温下,用0.1 mol·Lˉ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 mol·Lˉ1 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X为弱酸

B. Mc(HX)—c(X-)﹥c(OH-)—c(H+)

C. P点和N点的溶液混合,呈酸性

D. N点的溶液中通入HClpH=7:c(Na) ﹥c(HX)=c(Cl-) >c(X-)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