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HA为一元酸,常温下向20mL0.01mol/L的HA溶液中滴加0.01mo...

已知HA为一元酸,常温下向20mL0.01mol/L的HA溶液中滴加0.01mol/L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该酸的电离常数K=10-5.6

B. 该测定过程中不可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C. 滴定至①处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A-)>c(Na+)>c(H+)>c(OH-)

D. 由①到③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 【解析】根据0.01mol/L的HA溶液pH大于2可以知道HR为弱酸,该过程为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过程,①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且溶液显酸性;②点溶液中呈中性;③点溶液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酸碱溶液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水解的盐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 HAH++A-,pH=3.8,c(H+)=10-3.8,该酸的电离常数K===10-5.6,故A正确; B.该测定为强碱滴弱酸,反应完全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应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若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因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误差较大,故B正确; C. ①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且溶液显酸性;HA的电离大于A-水解,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A-)>c(Na+)>c(H+)>c(OH-),故C正确; D. 在①、②、③点对应的溶液中, ①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且溶液显酸性;②点溶液中呈中性;③点溶液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酸碱溶液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水解的盐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由①到③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 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 当外界条件由200 ℃降到100 ℃时,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 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 zC(g)ΔH<0,且a=2

 

查看答案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Ba2+、Fe3+、HCO3-、NO3-

B. 0.1mol/L FeCl3溶液中:Al3+、SO42、I、SCN

C. 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中:Fe2+、Mg2+、NO3、Cl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Cl、NO3、Ba2、Na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实验①排出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

B. 实验②比较Fe3+Cu2+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C. 实验③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实验④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查看答案

合成气(COH2)是目前化工常用的原料,下面是用甲烷制备合成气的两种方法:①CH4(g)+H2O(g)CO(g)+3H2(g)  ΔH1=+216 kJ·mol-12CH4(g)+O2(g)2CO(g)+4H2(g)  ΔH2=-72 kJ·mol-1。其中一个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1表示2CH4(g)+O2(g)2CO(g)+4H2(g)的活化能

B. E2表示CH4(g)+H2O(g)CO(g)+3H2(g)的活化能

C. 该图示为反应②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示意图

D. 一般情况下,加入催化剂,既能降低E1,也能降低E2,但不能改变E1E2的差值

 

查看答案

已知:CO(g) + H2O(g) H2(g) + CO2(g) 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恒温时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

C. 830℃时,反应达到平衡,一定是c(CO)=c(CO2)

D. 400℃时,生成CO2物质的量越多,平衡常数K越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