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 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1mol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红磷比白磷稳定,则反应P4(白磷,s)+5O2(g)=2P2O5(s) ΔH1;4P(红磷,s)+5O2(g)=2P2O5(s) ΔH2;ΔH1和ΔH2的关系是ΔH1________ΔH2(填“>”、“<”或“=”)。
(3)在298 K、101 kPa时,已知:①2H2O(g)=O2(g)+2H2(g) ΔH1;②Cl2(g)+H2(g)=2HCl(g) ΔH2;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则ΔH3与ΔH1和Δ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4)已知:
①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②Na2O2(s)+CO2(g)=Na2CO3(s)+
O2(g) ΔH=-226 kJ·mol-1,则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______。
(5)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________。
(14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1 NaOH溶液和0.50mol·L- 1 的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 1 硫酸溶液
(1)若配制250 mL硫酸溶液,则须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84 g·cm- 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mL。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仪器A的名称为 ;
(3)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4)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 1) ;
(5)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下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mol·L- 1 NaOH溶液和0.50mol·L- 1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 3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1 。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 1 有偏差,产生此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l)ΔH=﹣570 kJ•![]()
②2H2O(g)=2H2(g)+O2(g)ΔH=+483.6kJ•![]()
③2C(s)+O2(g)=2CO(g)ΔH=﹣220.8 kJ•![]()
④C(s)+O2(g)=CO2(g)ΔH=﹣393.5 kJ•![]()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4)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O(l)=H2O(g)ΔH=__________。
①C(s)+O2(g)
CO2(g) ΔH=-393.5kJ/mol
②2H2(g)+O2(g)
2H2O(1) ΔH=-571.6kJ/mol
现在0.2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7.93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3︰2
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得金属1mol,消耗铝最少的是( )
A. MnO2 B. WO3 C. Co3O4 D. Cr2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