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2、SO2等气体,严...

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2、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通过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1)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H2O(g)=H2O(l)  ΔH=-44 kJ/mol

N2(g)+2O2(g)=2NO2(g)  ΔH=+133 kJ/mol

①在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另一种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2NO2(g )=N2(g)+2O2(g),设起始时容器中只有NO2,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则A点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B点时,设容器的总压为a Pa,则平衡常数Kp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和6 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下列反应能自发进行:CO2(g)+3H2(g)CH3OH(g) +H2O(g)。

①该反应ΔH_______0(填“>”、“<”或“=”)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1 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

c.CO2的转化率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起始温度(T1℃)、体积相同(2L)的两密闭容器中,改变条件,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

CO2/mol

H2/mol

CH3OH/mol

H2O/mol

反应Ⅰ:恒温恒容

0 min

2

6

0

0

10 min

 

4.5

 

 

20 min

1

 

 

 

30 min

 

 

1

 

反应Ⅱ:绝热恒容

0 min

0

0

2

2

 

反应Ⅰ,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反应Ⅰ、Ⅱ对比:平衡常数K(I)____________K(II)(填“>”、“<”或“=”);平衡时CH3OH的浓度c(I)____________c(II)(填“>”、“<”或“=”)。

 

4H2(g)+2NO2(g)=N2(g)+4H2O(g) △H=-1100.2kJ·mol-1 50% a Pa < a b 0.025 mol·L-1 ·min-1 > > 【解析】 (1)①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H2(g)+O2(g)=H2O(l) △H=-285.8kJ•mol-1,又因为H2O(g)=H2O(l) ΔH=-44 kJ/mol,N2(g)+2O2(g)=2NO2(g) ΔH=+133kJ/mol,上述三个方程式分别标为Ⅰ、Ⅱ、Ⅲ,根据盖斯定律,Ⅰ×4-Ⅱ×4-Ⅲ可得到在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它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4H2(g)+2NO2(g)=N2(g)+4H2O(g) △H=-1100.2kJ•mol-1。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图示数据,A点时NO2是10mol,O2是10mol,N2是5mol,所以NO2初始物质的量是20mol,则NO2的转化率为50%;B点时NO2和N2物质的量相等,设为xmol,则O2是2xmol,因为容器的总压为a Pa,所以NO2和N2的分压都是a Pa,O2的分压是a Pa,则平衡常数Kp===a Pa。 (2)①由方程式可看出该反应∆S<0,因为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H-T∆S<0,则∆H<0。②a项,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总质量÷物质的量,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则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项,1molCO2生成同时有3molH-H键断裂,即消耗3molH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c项,开始充入2molCO2和6molH2,投料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比,CO2和H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项,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保持不变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Ⅰ前10min内反应的H2为:(6-4.5)mol=1.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CH3OH为:1.5mol÷3=0.5mol,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5mol÷2L÷10min=0.025 mol•L-1•min-1;前面已知该反应∆H<0,为放热反应,又因为反应Ⅰ为恒温恒容条件,反应Ⅱ为绝热恒容条件,所以反应Ⅱ相当于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K(I)>K(II);反应Ⅱ中若把CH3OH和H2O(g)的初始物质的量全部转化为CO2和H2,与反应Ⅰ初始物质的量对应相等,但反应Ⅱ温度高于反应Ⅰ,所以反应Ⅱ相当于在和反应Ⅰ等效的基础上又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平衡时CH3OH的浓度c(I)>c(II)。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八种短周期元素x、y、z、d、e、f、g、h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半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如下表所示。

 

x

y

z

d

e

f

g

h

原子半径/nm

0.037

0.077

0.075

0.074

0.186

0.143

0.102

0.099

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

+1

+4

+5

-2

+1

+3

-2

-1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d、f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

(2)由x、d两种元素组成18电子的分子,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经测定其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弱,写出其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

(3)y、d、e组成物质e2yd3的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电解该物质e2yd3的溶液,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离子交换膜使用的是______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f的粉末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fN。在f的粉末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f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1 L 0.1 mol·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 mol·L1 HR溶液的pH5

B. HR为弱酸,常温时随着氨气的通入,c(R)/[c(OH).c(HR)] 逐渐增大

C. 当通入0.1 mol NH3时,c(NH4+)>c(R)>c(OH)>c(H+)

D. c(R)= c(HR)时,溶液必为中性

 

查看答案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A)=v(B)

B. 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 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 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查看答案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5,且C的原子序数是A2倍。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B. 甲是碱性氧化物,乙是酸性氧化物

C. 甲、乙可能都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

D. 丙的水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可能会变浑浊

 

查看答案

新型锂-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可以用作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穿过固体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溶液

B. 放电时,当外电路中有1 mol e转移时,水性电解液离子总数增加NA

C. 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 g,理论上将消耗11.2 L O2

D.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Li-e+OH=LiO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