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甲、乙两种有机混合物在常压下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溶性 | 溶解性 |
甲 | 0.789 3 | 78.5 | 溶 | 溶于乙 |
乙 | 1.220 | 100.7 | 溶 | 溶于甲 |
则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A. 分液 B. 蒸馏 C. 干馏 D. 萃取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aCO3(CaO) | 水 | 溶解、过滤 |
B | Cu(CuO) | 稀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H2SO4(HCl) | AgNO3溶液 | 过滤 |
D | CO(H2) | 氧气 | 点燃 |
A. A B. B C. C D. D
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上常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 B. 汽油
C. 酒精
D. 氯酸钾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C. 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入H2
D. 称量NaOH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I.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其化学方程式:XY2(l)+3O2(g)XO2(g)+2YO2(g) (l代表液体,g代表气体)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密度是2.56 g·L-1。
(1)观察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可得反应前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II.常温下,将20.0 g质量分数为14.0 %的KNO3溶液跟30.0 g质量分数为24.0 %的KNO3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 g•cm﹣3的混合溶液。计算:
(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
(3)步骤⑤是萃取、分液,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在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填标号),以下略。
A.直接将含碘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含碘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上口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