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CaCl2;②Ca(OH)2;③Na2SiO3;④Na2CO3;⑤NaAlO2;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不会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 ④⑤ B. ③⑤ C. ①④ D. ①②
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A. 观察Fe(OH)2的生成
B. 除去CO中的CO2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D. 25 mL滴定管读数为11.80 mL
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42-+2Fe 2++4H+;
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SO2发生氧化反应
B. 若有13.44 L 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4mol K2Cr2O7
C. 氧化性:SO42- < Fe3+ < Cr2O72-
D. 每0.2 mol 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NA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uSO4溶液和氢硫酸反应:Cu2++S2-=CuS↓
B.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C. 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 + OH-+SO42-+ Ba2+= BaSO4↓ + H2O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5.6gFe与稀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 《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D. 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