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M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N、R、X三种元素的原子可构成一种强碱性物质,该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Y元素的氧化物是制造光纤的主要材料,该氧化物是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某化工生产的核心环节的反应为:2MN2(g) + N2(g) ⇌ 2 MN3(g) + Q(Q>0)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K值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使得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52二ⅤA原子 或降温逆向移动 【解析】 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X、R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第IA族元素;Y最外层有4个电子,位于第IVA族,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VA族,M、N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R原子半径最大,为Na元素,X原子半径最小,为H元素;Y原子和Z原子半径接近、M原子半径大于Y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Y,所以Y是C、Z是N、N原子半径小于M ,则M为S元素、N为O元素; (1)M为S元素,为1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原子核外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Z为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ⅤA族; (2)N、R、X三种元素的原子可构成一种强碱性物质NaOH,该物质的电子式是;Y元素的氧化物SiO2是制造光纤的主要材料,该氧化物是原子晶体; (3)反应2MN2(g) + N2(g) ⇌ 2 MN3(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2MN2(g) + N2(g) ⇌ 2 MN3(g) + Q(Q>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值增大,则欲使K值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降温;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使得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压强减小,则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在 t1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到 t2 时重新达到平衡,判断 t1 时刻可能改变条件是( )

A. 使用催化剂    B. 升高温度

C. 增大压强    D. 提高 N2 浓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久置的氯水PH值变小

B. 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C. 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 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物的转化率

C. 正、逆反应速率    D. 体系的压强

 

查看答案

已知2H2(g) + O2(g) → 2H2O(l) + 571.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mol液态水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571.6kJ热量

B. 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 液态水的总能量

C. 2 g 氢气与16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8g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D. 2mol氢气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蒸汽放出的热量大于571.6kJ

 

查看答案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常数为K1;保持温度不 变,将容器体积减小一半,当达到新平衡后,测得Y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平衡常数为K2,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2>K1

B. 新平衡时Y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1>K2

C. 新平衡时,Z的浓度大于原平衡2倍,K1=K2

D. 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K1=K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