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Ⅰ.常温下向10...

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Ⅰ.常温下向100 mL 0.2 mol·L-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盐酸,所得溶液的pH、溶液中NH4+和NH3·H2O物质的量分数与加入盐酸的体枳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NH3·H2O浓度变化的曲銭是____________(填“A”或“B”)。

(2)NH3·H2O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____ (已知 lg1.8=0.26)。

(3)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溶液中c(NH4+)·c(NH3·H2O)=____________mol·L-1(用数字表示精确值)。

Ⅱ.若液氨中也存在类似水的电离(H2O+H2OH3O++OH-),碳酸钠溶于液氨后也能发生完全电离和类似水解的氨解。

(1)写出液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碳酸钠溶于液氨后第一级氨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碳酸钠的液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8×10-5或10-4.74 2×10-5-2×10-9 NH3+NH3NH4++NH2- CO32-+2NH3NH2-+NH4CO3- c(Na+)> c(CO32-)>c(NH2-)>c(NH4CO3-)>c(NH4+) 【解析】Ⅰ.(1)NH3·H2O加入盐酸后酸碱中和,促进了NH3·H2O的电离,NH3·H2O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2) 根据滴定图像,溶液pH为9.26时NH4+和NH3·H2O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再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3) 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得到等浓度的NH4Cl和NH3·H2O,再根据电荷、物料守恒进行分析。 Ⅱ.(1)仿着水的电离书写液氨的电离方程式。 (2) 类比碳酸根离子的第一步水解,碳酸钠溶于液氨后第一级氨解产生NH2-和NH4CO3-。 (3) 碳酸钠的液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类似碳酸钠的水溶液,按此进行分析。   Ⅰ.①滴定过程中NH3·H2O不断被消耗,浓度逐渐减小,表示NH3·H2O浓度变化的曲线是A;正确选项A。 ②根据滴定图像,溶液pH为9.26时NH4+和NH3·H2O物质的量浓度相等,NH3·H2O的电离常数为=c(OH-)=109.26-14= 10-4.74 =1.8×10-5;正确答案:1.8×10-5或10-4.74 。 ③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得到等浓度的NH4Cl和NH3·H2O,溶液pH=9.0,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H4+)+c(H+)=c(Cl-)+c(OH-),物料守恒关系为:c(NH4+)+c(NH3·H2O) = 2c(Cl-),两式联立得:c(NH4+)-c(NH3·H2O) =2[c(OH-)-c(H+)]=2×10-5-2×10-9;正确答案:2×10-5-2×10-9 。 Ⅱ.(1) 液氨中存在类似水的电离( H2O+H2OH3O++OH-),则液氨的电离方程式为:NH3+NH3 NH4++ NH2-;正确答案:NH3+NH3NH4++NH2- 。 (2)类比碳酸根离子的第一步水解,碳酸钠溶于液氨后第一级氨解产生NH2-和NH4CO3-,离子方程式为:CO32-+2NH3NH2-+NH4CO3-;正确答案:CO32-+2NH3NH2-+NH4CO3-。 (3) 根据碳酸钠溶液的水解规律,可以判断出碳酸钠的液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O32-)>c(NH2-)>c(NH4CO3-)>c(NH4+);正确答案:c(Na+)>c(CO32-)>c(NH2-)>c(NH4CO3-)>c(NH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有关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a所示,集气瓶内充満Cl2和CH4的混合气体或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焼杯中的水会迸入集气瓶,并可能充满集气瓶

B. 如图b所示,X为铁棒,Y为铜棒,M为直流电源,当S闭合后,当b为NaOH溶液,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时,电子从X极流入M

C. Pt内电极, 电解含0.10 mol M+和0.1 molN3+ (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c,离子氧化能力M+>N3+>H+

D. 图d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変化,则N-N的键能为946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H=-180 kJ·mol-1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为金属且Z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n、p、q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n为气体。m、r、s分别是Z、W、X的单质,t的水溶液呈碱性焰色反应呈黄色,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Y>X    B. 化合物P中只存在离子键

C. 图示转化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

 

查看答案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B(g),发生反应A(g)+B(g) 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A)

n( B)

n(C)

600

0.30

0.20

0.30

700

0.20

0.30

0.24

800

0.10

0.10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5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A)=0.015mol/(L·min)

B. 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C. 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

D.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0.10

 

查看答案

下列各图示与对应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A. 图甲表示分别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a=100

B. 图乙表示某化学平衡的移动,在t1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C. 图丙表示平衡2NO2(g)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D. 图丁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查看答案

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部分平衡数据如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p1

12.0

p2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 mol·L-1

2.4

3.4

4.8

6.8

9.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不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B. 15.0 ℃NH2COONH4(s)分解的平衡常数为2.0×10-9(mol/L)3

C. 该反应H>0,p2=2p1

D. 若在恒温下将平衡体系体积减半,再达平衡后,c(NH3)c(CO2)均比原平衡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