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 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 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实验 1

按上图所示加热MnO2与FeCl3·6H2O混合物

①试管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②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③试管B中溶液变蓝

实验 2

把A中的混合物换为FeCl3·6H2O,B中溶液换为KSCN溶液,加热。

A中部分固体溶解,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中KSCN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和实验2产生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说明黄色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则实验1中③的现象也可能是发生了另一个离子反应,则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含有Cl2,该学习小组对实验1提出两种改进方案:

方案1:在A、B 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结果B中溶液仍变为蓝色。

方案2:将B中淀粉KI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结果B中溶液呈橙红色,且未检出Fe2+

则方案1中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方案2中检验 Fe2+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1充分加热后,若反应中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氯元素质量之比为1:2,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学习小组认为实验1中溶液变蓝,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此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FeCl3水解生成HCl气体,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FeCl3 2Fe3++2I-=2Fe2++I2 饱和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 MnO2+2FeCl3·6H2OFe2O3+MnCl2+Cl2↑+2HCl+11H2O 实验未先赶出空气,其中的O2在此条件下可能氧化I- 向一试管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盐酸,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 【解析】(1)Fe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同时水解,生成HCl气体,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根据铁离子与KSCN反应的实验现象判断;根据FeCl3具有氧化性分析; (3)根据氯气中含有的杂质分析;根据检验Fe2+的试剂是铁氰化钾溶液以及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分析; (4)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也可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分析解答。 (1)FeCl3•6H2O受热失去结晶水FeCl3•6H2OFeCl3+6H2O,同时水解FeCl3+3H2OFe(OH)3+3HCl,生成HCl气体,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 (2)A中部分固体溶解,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中KSCN溶液变红,说明黄色气体是氯化铁;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反应,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使KI淀粉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3)方案1:除去Cl2中的FeCl3和O2(H+),若仍能观察到B中溶液仍变为蓝色,则证明原气体中确实存在Cl2,Cl2中的氯化氢的去除使用饱和NaCl溶液,饱和NaCl溶液也可以让FeCl3溶解,并且除去O2影响过程中提供酸性的HCl气体,从而排除两个其他影响因素;方案2:观察到A中部分固体溶解,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中KSCN溶液变红,说明生成铁离子,方案2中检验Fe2+的试剂是铁氰化钾溶液,遇到亚铁离子生成蓝色沉淀,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 (4)实验1充分加热后,若反应中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氯元素质量之比为1:2,则生成物中氯气和氯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4价变化为+2价,氯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到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2FeCl3·6H2OFe2O3+MnCl2+Cl2↑+2HCl+11H2O; (5)该学习小组认为实验1中溶液变蓝,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实验未先赶出空气,其中的O2在此条件下可能氧化I-,FeCl3•6H2O受热水解,生成HCl气体,作对照实验,需用盐酸酸化,即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若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则推测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温下,向1 L pH=10 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通入的CO2的体积(V)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离子浓度(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1×10-10mol/L

B. b点溶液中:c( H+ )=c( OH- )

C. c点溶液中:c(OH-) > c(HCO3-)+c( H+ )

D. d点溶液中:c(Na+)=2c(CO32-)+c(HCO3-)

 

查看答案

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72可转化为Cr3+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体积为50 mL,Cr2O72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电解条件

阴、阳极均为石墨

阴、阳极均为石墨,滴加1 mL浓硫酸

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滴加1 mL浓硫酸

Cr2O72的去除率/%

0.922

12.7

57.3

 

 

A. 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降低pH可以提高Cr2O72的去除率

B. 实验中,Cr2O72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Cr2O72 + 6e+ 14H+ ==  2Cr3+ + 7H2O

C. 实验中,Cr2O72去除率提高的原因是阳极产物还原Cr2O72

D. 实验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3 mol电子,则有0.5 mol Cr2O72 被还原

 

查看答案

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a制备并收集氨气    B. b制备并检验乙炔

C. c蒸馏海水得到淡水    D. d分离Na2CO3溶液与植物油

 

查看答案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p、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q、s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且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常温下0.1mol·L-1 n溶液的pH为13,m是典型的两性物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R>Y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强

C. 单质的熔点:Z>R>W

D. s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振荡,紫色褪去,说明裂化汽油中含有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B. 涤纶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

C.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13

D. 葡萄糖可以进一步水解成两分子乳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